Monday, May 26, 2008

新加坡艺术节开幕

烟花:瞬间绽放,瞬间消逝。地震:这一刻天堂,下一刻地狱。人生:注意当下,做好现在。
Youtube video

Thursday, April 24, 2008

从马士沙拉末事件看我们的政府

4月23日早报新闻:

http://www.zaobao.com/sp/sp080423_501.shtml 李总理向国会发表声明 出事后应优先解决危机 部长引咎辞职于事无补
http://www.zaobao.com/sp/sp080423_520.shtml 发生问题时官员和部长不管有没有错都须引咎辞职 总理:不应鼓励这样的问责文化

摘录如下:

李显龙总理表明政府不会采取要部长引咎辞职的表面手段来解决问题,因为这么做于事无补,更不是新加坡的政治文化。政府首要的责任是在事情发生时正视问题及解决问题。
因此,在恐怖主义组织回教祈祷团的本地头目马士沙拉末逃跑后,政府即刻从源头堵住纰漏并展开彻底的调查,然后公开向人民解释清楚。

“我们必须公开、坦诚地承认过失,并且纠正错误及对那些犯下错误的人加以处罚。”
他表示可以理解国人对政府的期望很高,一旦出事就很严厉看待,不过政府也不应对犯错者不分青红皂白地只顾处罚,否则人人为免犯错而明哲保身,将是最大的错误。

“最根本的问题是当事人应否被责罚。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不管他的职位有多高,我们还是要惩罚他。但是,如果错不在他,我们就必须有道德勇气去公开表明这一点,还要给他支持。这样一来,一旦发生事情,组织内的每一个人都有信心,相信自己不会成为政治上的权宜之计的牺牲品。”

作为领袖是不容易的,如果你也是一名领袖,不妨问问自己,能否做到这样,具有身为领袖的气度与风范?


其他相关链接:
http://www.zaobao.com/sp/sp080422_501.shtml 黄根成详尽公布马士沙拉末逃脱事件调查结果 “逃马”无内应 是保安出纰漏
http://www.zaobao.com/sp/sp080422_601.shtml 马士沙拉末逃脱事件 部长声明 他早已看准厕所通风窗有洞可逃
http://www.zaobao.com/sp/sp080422_513.shtml 马士沙拉末逃脱事件 部长声明 逃脱得逞有三大因素
http://www.zaobao.com/sp/sp080422_613.shtml 马士沙拉末逃脱事件 部长声明 搬演逃脱过程 前后只花了三分半钟

Thursday, April 17, 2008

你还相信慈善团体吗?

昨天有一则新闻:声称以促进家庭亲情为使命的组织 Love Foundation 及其创办人林华忠,即日起被慈善总监禁止进行慈善筹款活动。请留意,报道中说,目前加入该组织的义工人数也有上百人。此外还有这段:该组织的计划主持潘万泉昨天受访时说,他听到这个消息,感到非常震惊。他说:“我们的筹款活动深受好一些商家及有名望人士的支持,反应很好,消息传开来,除了会影响捐款者继续支持的意愿外,也会使到受惠团体得不到帮助。” 潘万泉说,他是在去年Love Foundation举行的一项活动中认识了林华忠,觉得他们从事的慈善活动很有意义而主动帮助。作为一个参与者,纯粹是为了帮助那些弱势群体,“不可能去查问组织负责人是否被判入穷籍”。

你怎么看?经过一连串的“慈善团体丑闻”,有人问:你对慈善团体还有信心吗?有意思。

这次事件仍在调查当中,姑且不妄下判断。但我可以说的是,作为慈善团体,除了使命感,当然应该还有恰当的处事程序。更不能以崇高的理想作为包装和幌子,进行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若是利用别人的真心诚意,作为谋取自己私人利益的工具和手段,更是可耻的行为。即使行骗的过程中做了善事,难道就可以作为自己脱罪的理由吗?

任何有意义的团体和活动,都会有人愿意去参与和付出,而有良心有正义感的团体则应该珍惜引导,老老实实落实美好的理念,而不是去滥用糟蹋这些人的情操。

所以我的回答很简单。通过生活中的例子,也许比较容易明白:如果你发现那个言之凿凿,要教你怎样游泳的教练,居然是个旱鸭子,你还敢跟他学游泳吗?一个音乐理论说得头头是道却不会弹琴的人,你能跟他学习弹奏技巧吗?一个考不到驾驶执照的人,你愿意跟他学习怎样驾车吗?

光说不练、言行不一的人,绝对不是学习和托付的对象。但你还是会找到好的游泳教练、钢琴老师、教车师傅,还是会愿意把自己交给有信誉的人,虚心跟他们学习的,对吗?

生活如此,生命亦然。有好的心,愿意付出的心,就要看清楚自己可以在哪里出力,好好落实。尤其是对于领导班子,更不能不看清楚他们的人格与节操。参考《论语-卫灵公篇》,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若是学习蘧伯玉,作为一个君子,那么有道之邦(暂且引申为团体),你就尽力去投入支持吧,相反的,若是邦无道,还一厢情愿去跟随付出,虽然心是好的,但也只能说你是“直”了。

至于怎样判断“有道”或是“无道”,牵涉个人的修养和眼光,也许要盖棺才能定论。光明正大的人,总会等到水落石出的一天;相反的,居心叵测的人,迟早露出马脚,就像纸包不住火。谁是谁非,我想时间会是最好的公证人。之前倒是写过一篇题为“是非~事事是好事”的文章,不妨看看。

所以,我对慈善团体还有信心吗?有!因为不是团体的问题,是团体中个别人的素质与操守的问题。尤其是团体的领导者,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最紧张(广东话所谓“着紧”)什么?他把你带向哪里?你在他的领导下做什么事?为谁而做?为什么而做?

这些问题,当然不能不问、不能不查。坦荡荡的人,也不怕你问、不怕你查。

Tuesday, April 15, 2008

在哪里付出

四月初,朋友邀请我们出席一个佛教团体的活动,看到许多人的投入,从善心善念到善行善果,真是难得。

前阵子参加了两个社区活动,看到很多义工热诚参与,有许多是年轻人,甚至也有人全家出动,为自己的国家及社区尽一份力,实在可敬。

前几天儿子的学校庆祝 International Friendship Day, 主题是 Mini Olympics. 去当了两天的义工,看到许多家长,百忙中抽空,出心出力出钱,无私奉献,只为了让孩子们更有参与感,更了解活动的意义,挺感动的。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地方的其他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看来,对于愿意付出的人,随处都是道场。同样的,有好的道场,就不怕没有人愿意付出。当然,良禽择木而栖,在哪里付出,就看各人的价值取向了。不同的动机与心意,自然有不同的抉择。

看清楚了,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Friday, April 4, 2008

生命会自己找到出路

一个台湾制作的节目,探讨一个课题:生命会自己找到出路(这句话说得太好了)。

不过他们主要的内容,是说原本一些人工培育出来的观赏鱼,非常娇贵,也不能繁殖,但在野外大自然的环境里,居然可以生存,而且还能繁殖。

这些人工鱼是被放生到大自然里的。不但能生存繁殖,更对大自然的生态造成破坏。因此养观赏鱼的人,要有心理准备,养到它们老死,否则应该把它们送给人或水族馆等,也就是他们说的:“让人工回到人工,让自然回到自然”。

不然“放生”的心意,变成“破坏”环境,好心做坏事,可惜!

因此有人不论它们被“养坏了养瞎了”,收养这些人工鱼,以避免他们流入大自然,对环境造成破坏。他们甚至还见证到血鹦鹉和花罗汉繁殖出来的后代,证明“生命会自己找到出路”。

嗯,不论环境多恶劣,生命总会找到出路,生存是如此,精神的提升何尝不是。

Wednesday, April 2, 2008

好人坏人

小笃笃看少儿侦探片,跟妈妈分享:“坏人给那个小朋友很多好处,送他礼物和食物,跟他做朋友,然后说需要那个小朋友帮忙,叫他去偷东西。”

最后小笃笃煞有介事地总结:“坏人就是这样,对别人好,都是有目的的。”

Tuesday, March 25, 2008

兰花~人生

以前总听说兰花(胡姬花)很难照顾。今年第一次把兰花带回家,是因为朋友带我们买年花,还教我怎么照顾:要有阳光,不能太晒,也不可以浇太多水。意外的是,经过一个多月,不但原本的花枝上还剩有好多朵花(陆续掉了一些),居然还悄悄长出新的花枝和花苞。

不禁想起曾经跟儿子分享过的两个故事:

一、种花这回事,你只能尽力,给它需要的阳光水分养料,栽培它呵护它,但至于它开不开花,或者最终开了几朵花,就不是你能要求或控制的了。

二、还有一次,看人钓鱼有类似的启发:你只能做你能做的该做的,到最后有没有钓到鱼,或者有几条鱼上钩,却不是由你决定的了。

人生不也如此?在一定程度上,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总要找到你的人生目标,然后去努力,而到最后结果是什么,你却无法强求,只能接受。

虽然收获不一定与耕耘成正比,有时也许子孙辈才能得享其成(毕竟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也许白忙一场,但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把当下、把眼前做好,精神上的满足抵得过有形的成果。如果有收获,那是额外的bonus.

Friday, March 7, 2008

《葫芦庙》的启示

偶然看到潮剧《葫芦庙》,对剧中人物印象深刻,特别上网找出此剧一些资料。参考两个网页,潮剧大观园中国戏剧场,加上我的理解,综合如下:

贾雨村以才志自负,却因家境贫窘困滞于葫芦庙,员外甄士隐惜才,资助贾雨村上京赴考,使他终于金榜题名跻身官场。贾雨村初登宦途,公正廉明,把姑苏三任积案一一了断,深得百姓拥戴,却遭人陷害丢官。后来得故友冷子兴点拨,当上了应天府正堂。所办第一件案子,是薛蟠打死人命案,贾雨村为了升官,听从门子暗示,将恩人甄士隐之女英莲推入薛潘之虎口,后被薛蟠害死。为求官、保官、升官,贾雨村走上了有悖于初衷泯灭道德良心的不归路。他因“幼失牯持发宏愿,出人头地耀家邦”,坚信“天生我才须尽用”,自认凡夫俗子,沉迷金钱权势之中,不肯放弃二十年努力得来的荣华富贵。

贾夫人娇杏,原是甄士隐家中的丫环,纯朴善良,充满着同情心和正义感。当贾雨村为民办事而丢官之时,她临变不惊不惶,只劝贾“莫悲惶,当个平民心自宽......夫唱妇随度时光”;当她发现贾雨村为了保官升官而昧着良心忘恩负义,将恩人之女英莲送入虎口之时,怒愤交加,痛斥其夫的不义。最后贾雨村夫人感叹虽然与他夫妻二十年,却“性相远”,最终下堂求去,主动要求丈夫休了她。卸下紫衣金钗,换上布裙素衣,抛下荣华富贵,诀别了执迷不悟的丈夫,回归清纯乡林。

剧中另一人物小沙弥(门子),出身低微,因父死母改嫁,不得不出家当个小沙弥,但世俗之心不泯,身在空门,心系凡间,只把佛门当“苦海”,终日指盼着回头早上岸。好不容易傍上贾雨村这位官场大款,倾其所知所能,为其出谋出策,公堂之上献上“护官符”,官渡码头巧施“掉包计”,本指望大树底下好乘凉,没想到落得个充军走疆场。投机钻营绕一圈,又回到了葫芦庙中苦度余年。至此,他终于悟得“尘世”是“苦海无边”,还真须回头是岸,终于定下心来修持。

后来,皇上借贾雨村之手查抄荣宁二府,又将贾雨村革职充军。葫芦庙中,孓然一身的贾雨村又与葫芦庙故旧小沙弥邂逅,故地故人,物是人非。两人抚思感慨,叹宦海险恶,吁人生无常。

是啊,人生是求功名还是求真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Tuesday, March 4, 2008

是非~事事是好事

最近留意到肥肥沈殿霞去世后的一些新闻。据她女儿欣宜所说,是有心人的炒作,不完全真实。

有些人打抱不平、义愤填膺,有些人轻描淡写、巧妙化解。当然,世事往往如此,除非是当事人,外人绝对是雾里看花,真相是什么,哪里那么容易看得清楚?知道的人知道,不知道的人还不知道,唯有清者自清,不怕别人不知道。

咦,干嘛说起人家的八卦啊?因为生活中总有是非,不过是有感而发借题发挥。撇开这些艺人的八卦不谈,对是非我怎么看?原则上讲:空穴不来风、无风不起浪;而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

谁对谁错?《淮南子·原道训》:“故蘧瑗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会反省自己的人,不会说自己从来没做错。虽然错也有不同层次不同程度,例如说:是冠冕堂皇却另有所图、还是眼光不够错认归宿?是幕后操纵名实不符、还是人在江湖遇人不淑?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是糊里糊涂头脑简单?是咄咄逼人气焰嚣张、还是没有理想逃避承担?纷纷扰扰,眼花缭乱,真相如何,阁下判断。

但是,有看得到的,就有看不到的;有听得到的,就有听不到的;有说得了的,就有说不了的;有做到的,就有没做的。没有亲身经历、没有切肤之痛的人,充其量只是个旁观者,以有限的资料作无限的推测与判断。无论如何,还是得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才能追本溯源,甚至正本清源;不然轻则满头雾水贻误终身,重则误人子弟祸国殃民。

虽然有人就有事,什么样的人就做出什么样的事,但事情本身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从身边所发生的事,反省到什么?学习到什么?子曰:“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人最重要就是时时反省自己,勇敢面对自己的过错,还要“痛定思痛”,才能“痛改前非”。最终只能要求自己做好本分,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牵涉到修养问题。

“慎独”是儒家的重要概念,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所以真正的修养,不能光看表面现象,而是看我们如何自处,还有是否动机纯正,心无邪念。这一点就不能单靠嘴巴上说得好听,真的是只有本人才能心知肚明。

总之,生活中不管是谁犯了什么错,我们都要时时回头警惕自己:多行不义必自毙,一切但求问心无愧。只要对得起天地父母良心,就不怕是非。是非,是也?非也?说不得,世界自有天理,历史自有公道。

是的,日日是好日,事事是好事。

兄弟姐妹

小笃笃二年级时,有一天老师在对大家训话,说:“你们那些没有兄弟姐妹的小朋友,不懂得跟别人相处。”

小笃笃回家问妈妈,为什么老师这么说呢?小脸蛋满是疑惑:“不懂得跟别人相处,不是有没有兄弟姐妹的关系,是我们有没有学习,对吗?”

啊,妈妈又有工作了、要“补洞”啦:“喔,老师是什么情况下说的呀?欸,老师的意思是……”

Friday, February 29, 2008

华文测验的分数

过几天有华文测验,小朋友们问老师,分数有没有计算在年底的成绩册里?老师回答:“不告诉你们,不然你们就会不认真。” 哈哈,小朋友们乐了,九岁的小脑袋,已经得出结论:不算分!

小笃笃回家告诉妈妈,最后很认真地加上一句:“不过,我还是会尽力而为的。”这下,妈妈也乐了,哈哈!

Thursday, February 28, 2008

有意义的电视节目

美食节目,从很早以前就有,一直没有间断。最近看到一个较有意义的节目:逢周二晚上八点八频道,《抢摊大行动》。我看到的那一集,是帮忙一位坐冷板凳的鱼片米粉小贩,找来名厨指点,训练她煮得更好吃。

这个节目的策划及制作值得嘉奖,如此帮小贩提高自己的厨艺,等于帮他们直接提高了竞争力及谋生能力。而小贩明云与名厨师傅黄清标,一个老老实实虚心学习,一个出心出力无私教导;明云与女儿之间的母女情深,为生活奔波,不能把女儿带在身边的辛酸与无奈,都让我很有感触。经过重重波折,终于成功完成“抢摊”任务。当时我已经决定,一定要去光顾她的摊位,给予这个努力的妈妈精神上的支持。

上个星期六,我们一家到她的摊位吃午餐,看到令人欣慰的景象:虽然顾客还是相当少,但她不用再坐冷板凳,一直在摊位里忙着煮。虽然手脚有点慢,但顾客们都耐心等着。有人递上一份送给她女儿的玩具,鼓励她要加油,她开心地笑了,连声说谢谢。一碗米粉,对她的生活帮不上很大的忙,却是顾客们无声的祝福,也是以行动对她的师傅及制作“抢摊”节目的工作人员聊表敬意。

如果你想去支持她,可到Joo Chiat, 271 Onan Road, Dunman Food Centre, 楼下其中一个角落,明辉熟食,七号摊位(鸭饭摊的背后、糕点摊的对面),摊位正面的食物照片上,已改名“抢摊”鱼片米粉等。相当经济,也好味,还有黄师傅亲自设计的独家 miso soup 口味。

Wednesday, February 27, 2008

用心做事的小人物

每周六天,天亮之前,免费英文报 Today 的派报员,都会把报纸扔进我们家的院子里。

我留意到,逢下雨天,他一定以更大的力道,把报纸扔得更远,避免它在外面被雨淋湿。也许你会以为这是common sense, 本来就应该如此。但对比另一家免费报的派报员,就越感受到 Today 派报员的用心。Today 是风雨不改,另一家的报纸则有时送到有时失踪,断断续续,而且随意扔进来,几乎完全不管报纸是否会被雨淋湿,给我的感觉是他有来送就已经交差。结果,原本比较喜欢阅读中文报的我,只好改而读英文报。

难免有些许感触,一个企业的成功,不只是靠领导层要落实下去的理念、方向与制度,每一个操作层次的人也很重要。如何确保他们有相同的使命感、认真做好自己的本分、并对自己执行的任务有责任感及自豪感?这牵涉到员工的素质与培训。最优质的产品,要送到消费者手上,中间有一个过程,但服务员的一个微笑、一点用心,都可能影响消费者的判断与决定。

Today 的派报员,谢谢你!加油!

《大选之后的联想》

This article was first published in 联合早报 on 13th May 2006.

  大选结束了,也可以说是新的开始吧。
  反对党有声势逐渐浩大的趋势,而人民行动党在多数选区,得票率都不超过70%,反映了什么?太长远的姑且不说,但五年以后、十年以后,又将是什么局面?是不是到了该真诚进行反省的时候?我们的人民需要什么?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该走什么方向?我们的接班人,该怎么培养?
  人民行动党执政多年,许多选民可以说是在执政党制定的教育制度底下栽培成长的。这些选民,对执政党又表达了什么样的信息?这个年代,显然已经不同开国时的情况。人民要求自由、民主、开放、有选择权,是必然的世界性趋势吗?反对的声音,是为了争取到注意、获取自身的利益吗?一个廉洁的政府、安定的社会、持续繁荣发展的国家,难道不是值得珍惜的吗?
  作为一个政府,为人民服务当然重要,照顾弱势社群也不容忽视,但更重要的是:身为领袖,要带领人民走上正道、走向光明。这一点,要从哪里着手?
  如果我们只懂得从功利的角度栽培我们的下一代,把他们训练成优良的战斗工具去面对全球化的竞争,那要怎么样去培养出有理想、有远见、有内涵、有气度、有魄力的领袖?要怎么样去培养出有眼光、有承担力、有素质、有修养、有品德的人民?
  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哪里?有没有教育下一代要懂得饮水思源?有没有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发挥创造力?有没有教育他们在开创的同时也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激?有没有提高他们的人格素养、开阔他们的眼界?
  国家的前途,是不是与人民的素质息息相关?百年树人,要从怎么样的文化环境开始?那么,当务之急到底是组屋翻新?是国家经济?是国际贸易?还是有更根本、更重要的课题?
  个人是很佩服从政者的,那毕竟不是一份容易做的差事,肯定需要很大的心力,但除了尽力交出人民看得到的政绩,是不是也该有些危机感,看到一些端倪?看到一些数据表达不了的东西和价值?凭良心说,在新加坡短短的历史中,我们的政府是不错的;但创业难,守业更难,要如何带领这么年轻脆弱的国家?人心的凝聚、人才的栽培、要如何做到?
《联合早报》
http://www.zaobao.com/special/singapore/ge2006/pages/ge060513.html

Beginning of This Blog

哈哈,我写博客写上瘾了吗?又开一个?其实只是不同课题,方便我做收录及搜寻,也方便读者选择有兴趣的博客浏览。之前两个博客,一个分享我煮给家人吃的家常便饭,另一个分享陪伴孩子成长的经验与体会,这个新出炉的则分享我对周遭人、事、物的一些想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待大家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