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5, 2008

兰花~人生

以前总听说兰花(胡姬花)很难照顾。今年第一次把兰花带回家,是因为朋友带我们买年花,还教我怎么照顾:要有阳光,不能太晒,也不可以浇太多水。意外的是,经过一个多月,不但原本的花枝上还剩有好多朵花(陆续掉了一些),居然还悄悄长出新的花枝和花苞。

不禁想起曾经跟儿子分享过的两个故事:

一、种花这回事,你只能尽力,给它需要的阳光水分养料,栽培它呵护它,但至于它开不开花,或者最终开了几朵花,就不是你能要求或控制的了。

二、还有一次,看人钓鱼有类似的启发:你只能做你能做的该做的,到最后有没有钓到鱼,或者有几条鱼上钩,却不是由你决定的了。

人生不也如此?在一定程度上,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总要找到你的人生目标,然后去努力,而到最后结果是什么,你却无法强求,只能接受。

虽然收获不一定与耕耘成正比,有时也许子孙辈才能得享其成(毕竟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也许白忙一场,但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把当下、把眼前做好,精神上的满足抵得过有形的成果。如果有收获,那是额外的bonus.

Friday, March 7, 2008

《葫芦庙》的启示

偶然看到潮剧《葫芦庙》,对剧中人物印象深刻,特别上网找出此剧一些资料。参考两个网页,潮剧大观园中国戏剧场,加上我的理解,综合如下:

贾雨村以才志自负,却因家境贫窘困滞于葫芦庙,员外甄士隐惜才,资助贾雨村上京赴考,使他终于金榜题名跻身官场。贾雨村初登宦途,公正廉明,把姑苏三任积案一一了断,深得百姓拥戴,却遭人陷害丢官。后来得故友冷子兴点拨,当上了应天府正堂。所办第一件案子,是薛蟠打死人命案,贾雨村为了升官,听从门子暗示,将恩人甄士隐之女英莲推入薛潘之虎口,后被薛蟠害死。为求官、保官、升官,贾雨村走上了有悖于初衷泯灭道德良心的不归路。他因“幼失牯持发宏愿,出人头地耀家邦”,坚信“天生我才须尽用”,自认凡夫俗子,沉迷金钱权势之中,不肯放弃二十年努力得来的荣华富贵。

贾夫人娇杏,原是甄士隐家中的丫环,纯朴善良,充满着同情心和正义感。当贾雨村为民办事而丢官之时,她临变不惊不惶,只劝贾“莫悲惶,当个平民心自宽......夫唱妇随度时光”;当她发现贾雨村为了保官升官而昧着良心忘恩负义,将恩人之女英莲送入虎口之时,怒愤交加,痛斥其夫的不义。最后贾雨村夫人感叹虽然与他夫妻二十年,却“性相远”,最终下堂求去,主动要求丈夫休了她。卸下紫衣金钗,换上布裙素衣,抛下荣华富贵,诀别了执迷不悟的丈夫,回归清纯乡林。

剧中另一人物小沙弥(门子),出身低微,因父死母改嫁,不得不出家当个小沙弥,但世俗之心不泯,身在空门,心系凡间,只把佛门当“苦海”,终日指盼着回头早上岸。好不容易傍上贾雨村这位官场大款,倾其所知所能,为其出谋出策,公堂之上献上“护官符”,官渡码头巧施“掉包计”,本指望大树底下好乘凉,没想到落得个充军走疆场。投机钻营绕一圈,又回到了葫芦庙中苦度余年。至此,他终于悟得“尘世”是“苦海无边”,还真须回头是岸,终于定下心来修持。

后来,皇上借贾雨村之手查抄荣宁二府,又将贾雨村革职充军。葫芦庙中,孓然一身的贾雨村又与葫芦庙故旧小沙弥邂逅,故地故人,物是人非。两人抚思感慨,叹宦海险恶,吁人生无常。

是啊,人生是求功名还是求真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Tuesday, March 4, 2008

是非~事事是好事

最近留意到肥肥沈殿霞去世后的一些新闻。据她女儿欣宜所说,是有心人的炒作,不完全真实。

有些人打抱不平、义愤填膺,有些人轻描淡写、巧妙化解。当然,世事往往如此,除非是当事人,外人绝对是雾里看花,真相是什么,哪里那么容易看得清楚?知道的人知道,不知道的人还不知道,唯有清者自清,不怕别人不知道。

咦,干嘛说起人家的八卦啊?因为生活中总有是非,不过是有感而发借题发挥。撇开这些艺人的八卦不谈,对是非我怎么看?原则上讲:空穴不来风、无风不起浪;而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

谁对谁错?《淮南子·原道训》:“故蘧瑗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会反省自己的人,不会说自己从来没做错。虽然错也有不同层次不同程度,例如说:是冠冕堂皇却另有所图、还是眼光不够错认归宿?是幕后操纵名实不符、还是人在江湖遇人不淑?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是糊里糊涂头脑简单?是咄咄逼人气焰嚣张、还是没有理想逃避承担?纷纷扰扰,眼花缭乱,真相如何,阁下判断。

但是,有看得到的,就有看不到的;有听得到的,就有听不到的;有说得了的,就有说不了的;有做到的,就有没做的。没有亲身经历、没有切肤之痛的人,充其量只是个旁观者,以有限的资料作无限的推测与判断。无论如何,还是得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才能追本溯源,甚至正本清源;不然轻则满头雾水贻误终身,重则误人子弟祸国殃民。

虽然有人就有事,什么样的人就做出什么样的事,但事情本身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从身边所发生的事,反省到什么?学习到什么?子曰:“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人最重要就是时时反省自己,勇敢面对自己的过错,还要“痛定思痛”,才能“痛改前非”。最终只能要求自己做好本分,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牵涉到修养问题。

“慎独”是儒家的重要概念,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所以真正的修养,不能光看表面现象,而是看我们如何自处,还有是否动机纯正,心无邪念。这一点就不能单靠嘴巴上说得好听,真的是只有本人才能心知肚明。

总之,生活中不管是谁犯了什么错,我们都要时时回头警惕自己:多行不义必自毙,一切但求问心无愧。只要对得起天地父母良心,就不怕是非。是非,是也?非也?说不得,世界自有天理,历史自有公道。

是的,日日是好日,事事是好事。

兄弟姐妹

小笃笃二年级时,有一天老师在对大家训话,说:“你们那些没有兄弟姐妹的小朋友,不懂得跟别人相处。”

小笃笃回家问妈妈,为什么老师这么说呢?小脸蛋满是疑惑:“不懂得跟别人相处,不是有没有兄弟姐妹的关系,是我们有没有学习,对吗?”

啊,妈妈又有工作了、要“补洞”啦:“喔,老师是什么情况下说的呀?欸,老师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