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潮剧《葫芦庙》,对剧中人物印象深刻,特别上网找出此剧一些资料。参考两个网页,潮剧大观园 及 中国戏剧场,加上我的理解,综合如下:
贾雨村以才志自负,却因家境贫窘困滞于葫芦庙,员外甄士隐惜才,资助贾雨村上京赴考,使他终于金榜题名跻身官场。贾雨村初登宦途,公正廉明,把姑苏三任积案一一了断,深得百姓拥戴,却遭人陷害丢官。后来得故友冷子兴点拨,当上了应天府正堂。所办第一件案子,是薛蟠打死人命案,贾雨村为了升官,听从门子暗示,将恩人甄士隐之女英莲推入薛潘之虎口,后被薛蟠害死。为求官、保官、升官,贾雨村走上了有悖于初衷泯灭道德良心的不归路。他因“幼失牯持发宏愿,出人头地耀家邦”,坚信“天生我才须尽用”,自认凡夫俗子,沉迷金钱权势之中,不肯放弃二十年努力得来的荣华富贵。
贾夫人娇杏,原是甄士隐家中的丫环,纯朴善良,充满着同情心和正义感。当贾雨村为民办事而丢官之时,她临变不惊不惶,只劝贾“莫悲惶,当个平民心自宽......夫唱妇随度时光”;当她发现贾雨村为了保官升官而昧着良心忘恩负义,将恩人之女英莲送入虎口之时,怒愤交加,痛斥其夫的不义。最后贾雨村夫人感叹虽然与他夫妻二十年,却“性相远”,最终下堂求去,主动要求丈夫休了她。卸下紫衣金钗,换上布裙素衣,抛下荣华富贵,诀别了执迷不悟的丈夫,回归清纯乡林。
剧中另一人物小沙弥(门子),出身低微,因父死母改嫁,不得不出家当个小沙弥,但世俗之心不泯,身在空门,心系凡间,只把佛门当“苦海”,终日指盼着回头早上岸。好不容易傍上贾雨村这位官场大款,倾其所知所能,为其出谋出策,公堂之上献上“护官符”,官渡码头巧施“掉包计”,本指望大树底下好乘凉,没想到落得个充军走疆场。投机钻营绕一圈,又回到了葫芦庙中苦度余年。至此,他终于悟得“尘世”是“苦海无边”,还真须回头是岸,终于定下心来修持。
后来,皇上借贾雨村之手查抄荣宁二府,又将贾雨村革职充军。葫芦庙中,孓然一身的贾雨村又与葫芦庙故旧小沙弥邂逅,故地故人,物是人非。两人抚思感慨,叹宦海险恶,吁人生无常。
是啊,人生是求功名还是求真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Friday, March 7, 2008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2 comments:
呵,想不到佳丽也看潮剧。
前年,一同上课的同学有一位潮州大叔,偶然聊起才发觉我们都看潮剧,他还能哼唱,因小时候曾经在戏台上跑龙套。现在课间有时觉得累,他兴起就唱一段潮洲戏曲给我提神。在他的一点影响下,我开始买些儿时“潮剧偶像”的影带重温好戏。
小时候家里只有黑白电视,记得稍懂事以来,第一次观赏到有色彩的剧情表演画面不是电影,而是街头潮洲大戏,一看就爱上它,它比平面的电影画面“有戏有肉”多了。
我成了“鲨鱼仔”(即潮语小戏迷)。七月中元节是我最忙碌的时期,因为得赶在日落前做完功课,跟着母亲阿姨搬凳子或抬木箱到戏台前“霸”最好的位子,夜夜守着戏台,直到午夜戏终人散。入睡后还常梦见自己变成戏台上淑德多情的花旦,或化身威武大将惩奸除恶。
从前母亲常说看这种大戏最省钱,不必买戏票。但回想起来,潮剧故事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仍是潜移默化地给予我一些熏陶,这岂是戏票价值所能攀比的。
哈哈,外婆是潮州人,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带我去看“大戏”,也就是地方戏曲。还记得外婆扶着我,让我站在凳子上,虽然不懂剧情对白,也看得津津有味。
你说得对,这些传统戏剧的内容,常常包含了许多人生哲理,生动地演绎人生百态,含蓄地传达人生价值观,很有意思。戏如人生,有许多可以借镜的地方,值得我们深思及玩味。
Post a Comment